家乡的婚礼习俗    @ 2012-03-28, 09:55

这次小妹结婚,我才大致了解到家乡的婚礼习俗,我很好运,当时躲过了这些习俗。

个人总觉得,有些习俗,是设计来让人有事忙的,有些事情,真的是浪费人力财力物力的。

婚礼之前的订婚习俗,我没有了解的很仔细,因为不在家里,大致就是男方要送订婚饼之类的过来,女方把其中的一部分留下用来分给亲朋好友已经邻居,男方把一部分带回去,一样是分享给亲朋好友。

婚礼当天,新娘一早要由一位有多多儿子孙子的亲人给拾脸(就是用细线把脸上的细毛收拾干净),新娘子出门前要把娘家送的金银首饰挂在腰间。

新郎由男方派的一个老奶奶(应该也是家里多子多孙的)带着过来接新娘,新郎进门时,任何人不得挡在路上,大家都站到院子的两边,成迎接国家领导一样,新郎先进到厅堂去祭拜祖先,接着再和新娘一起祭拜祖先。两人向长辈们行礼后,就出门到夫家了。新娘新郎出门时,不得回头,由家里的弟弟或是小辈的小男孩小女孩一起拎着要换的新鞋到路口去换上才到夫家。在3天回门前,不能再回娘家。

三天回门时,帮新娘拎鞋子的小男孩小女孩,要带着一大包糖果之类的、还有装着油的像茶壶那样的红色的壶,带到男方家里,把新娘新郎接回娘家。这个壶到了男方家,要向着男方厅堂里的祖先牌位放,意思就是要祖先保佑新婚夫妇生儿子。男方把部分糖果留下,再给带回很多的猪蹄已经糖果,到时候,从娘家回夫家的时候,再把其中的一部分猪蹄带回去。

个人就是觉得这些东西,带来带去的,这样的形式,确实挺累人的。如果两家距离不远还好办,嫁的远的话,去接他们回娘家,来回的时间都已经是要半天了。

老家,很多人办婚礼都是在自家院子里摆酒席的,估计很多城市里的人是没有见到过的。

这是男方家里婚礼当天,摆着祭拜的。

这是在男方家里,给长辈行礼是回送的毛巾。

这是向长辈行礼时用来装点糖果递给长辈的。以前不是装糖果,是装用树叶折成三角形的东西的。

婚礼酒席是这样做出来,壮观吧~~~

大锅菜

很旺的火力

做好的菜,不知道是什么鸟类来的,这里得多少只小鸟了?

饭是用框来装的,乡下人吃饭比较多~~

芝麻腰果鱼丝,很好吃的一道菜。

这是男方家里摆放着的,应该是祝福他们有米的用意吧。

那片红土地 | 评论已关闭 | 6,374 次阅读
中国大陆最南端–徐闻.角尾.灯楼角    @ 2012-03-28, 09:14

终于,有机会来到了中国大陆最南端–徐闻.角尾.灯楼角。

从徐闻县城过去,车程大概有40分钟左右。

灯楼角左边是琼州海峡,右边是北部湾,两边的海浪在此处交汇,互相拍打,形成分水线。我们到的时候正是退潮时,据说涨潮时两边的海浪互拍,蔚为壮观。

我们到的那天,正好碰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远方的家.沿海行》的节目组到这里来拍摄。她们很敬业,海面上远处那个小小的沙墩上,就是她们,卷起裤脚,有当地村民的带路,就这么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过去取景。那天很冷,所以,我们没有这个勇气也跟着踩过去看风景,估计那里风景更加独特。

这里的村民,很多用珊瑚石来建房子。

这里的沙滩特别的细滑,很舒服,小朋友在这里玩沙沙都不愿意离开,一直念着有空要再来这里玩。

在路上, 那片红土地 | 评论已关闭 | 6,772 次阅读
老家的风景–大汉三墩    @ 2010-11-02, 10:28

每年回老家,都是匆匆忙忙的几天,一般都是在家里陪老爸老妈,基本上没有出门去看看老家新的变化。

这几年来,常常听说老家也开发了几个旅游点,一直都想趁回家的机会去走走看看。

这次,带老妈出去走走,过个不一样的生日。

沿途都是老妈小时候所走过的乡村,老妈一路上都在跟我们回忆小时候的艰难的日子。在我们现在看来,老妈小时候每天要走那么远的路去干活去挖地瓜过日子,真的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现在出门都是车子,步行已经很少很少了,人缺少了锻炼,很多功能也都退化了。

大汉三墩其实并不太远,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所在地,现在火车码头也设立在这里,也算是恢复了三墩这个地方的历史使命。这里除了有大偏的盐田风光,还有美丽的海湾,小渔船停靠在红树林中的小码头,堤坝的另一边,水面很平静,像是中国大陆南端的另一个西湖,不同的是,这边水岸边不是垂柳,而是一排排伟岸的椰树,椰树叶随风摇摆,那种感觉不亚于柳树飘摇。

坐在这里,吹着海风,很安静,我喜欢这样的地方,人少,满眼都是你所想看到的海、椰树、渔村,很是惬意。

这里还有一条赶海石径,沿着石径走进大海中,感觉就像是踏在海面上,还可以在海边捡漂亮的贝壳,追赶小海蟹。

那片红土地 | 评论已关闭 | 5,220 次阅读
再次回忆起童年的端午节粽子    @ 2008-01-16, 14:48

2006年的端午节的时候,我回忆起过童年的端午节,(想起小时候的端午节)今天,在家乡的徐闻信息港中看到了一篇关于徐闻特色小吃的贴子,其中就讲到端午节徐闻人做的粽子,还把我已经忘记了的一首放牛童谣给写出来了,看到这些,真的倍感亲切。

==============贴子中写道===========================
  徐闻还有一种粽子,是在端午时才做的,而且城乡都在自家制作,用的不是粽叶,而是野外的日导勒叶,那种味道非常特别。端午节的粽子是蚬水糯米粽,很香,是醮着糖粉吃的。

  在乡下,农民家庭平常做粽,称作笠,有鸭母形和方匣形,小孩子们带着它去坡放牛当午餐。他们就又造了一首雷歌;

  
饲 牛 兄, 饲 牛 兄。
  皇 帝 都 不 这 好 命。
  赶 牛 去 坡 有 笠 吃,
  赶 牛 回 来 有 牛 骑。

  听了这歌,徐闻人朴野的风情让你难忘。

================================================

我的童年是在田里长大的,还不会干农活的时候就帮妈妈放牛,这首童谣又把我带到了田野中,让我又看到那个小个子的很胆小的小女孩牵着大黄牛在田埂上很认真的看着牛吃草。

我们家端午节的时候,妈妈就会从田里割些日导勒叶回来,奶奶就会做很多母鸭形和方匣形的粽子,我们姐妹和堂弟堂妹们就特别的开心。

那片红土地 | 评论已关闭 | 13,266 次阅读